大咖有约 | 长三角为何要迈向一体化?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01
既然已经做到经济发达而且各具特色,为什么还要一体化?
我们注意到,中央在对长三角的描述时用了“更高质量”这四个字。吴越说,更高质量的“更”字值得细细品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体化,这一政策是相关地区经过多年酝酿后提出的,是区域自身的需求和历史的连贯。但是,目前还是有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过去对于三省一市的协同发展有很多很好的政策,但在执行时有明确的省际划分。三省一市要融入一体化,需打破地区本位主义,进一步尊重市场力量,长三角必须要做先行先试的领跑者。
“过去由于各省市区划的限制,对于一些跨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容易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吴越认为,如果还是沿用以前的制度,就迈不开一体化的实质性步伐。三省一市各自的最大利益,不一定是整个区域的最大利益,要想达到1+1+1+1>4的效果,就一定要跳出各自的行政区域来看问题。他建议,可以在适当时候将三省一市的重要战略功能进行统筹协调。以港口为例,比如洋山港海上运力并没有达到饱和的情况下,陆上运输已经出现瓶颈。为此,吴越建议让长三角中心区27市一共24个港口形成一个网络型的整体,同时利用地面上20余条高速和铁路交通来进行物流疏导,共同承担起“一带一路”的海量物流交接平台。
“可以在成立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基础上,延展跨区域管理功能,设立不同职能的专项战略资源管理局,进行整体谋划。”吴越说,按照长三角现有的体量在世界上很难直接找到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中国的事情很多时候要依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勇气来解决。
02
在对长三角的研究中,吴越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中,以北京为代表的单一引力极模式,已陆续暴露出在生态、交通、城市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而在长三角地区,则是多个节点城市在协同发展的模式。他建议长三角地区应处理好“省”和“市”之间的关系,以更开放的形式鼓励各个节点城市之间形成跨行政边界的网络状连接,发挥市场的动力,建立一个各方面真正一体化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集群、未来东亚的经济中心和“一带一路”的海陆接驳口,强化沿海发展是它最重要的战略方向。在下一步的具体发展中需要凝练沿海发展的关键节点,建立示范,培育信心。吴越在采访时说,过去边界地区总是被忽略,因为离中心主体过远,配置的资源相对也比较弱。用他的话说,过去边界地区的合作是“末梢与末梢的对接”。实际上,长三角边界地区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弹性,解决好“两两”地区之间的关系,对下一步探索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成熟经验具有重要作用。
“我重点关注两个位于边界地区的关键节点”,吴越说,一个是长三角核心区内部边界的金山和嘉兴地区,能够加强长三角内部核心地区的互融互通;另一个是位于整个长三角南翼边界的温州地区,可利用其地理区位优势,成为长三角地区向南辐射闽、台地区的“桥头堡”。
03
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一线实战,他带领建筑系的同学们到真实案例中进行设计,比如为本科三年级同学设置了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课程选题,让同学们去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规划和建筑学科是经验的学科,不可能离开一线实战。“到第一线去接地气,而不是去指点江山。”他不赞同规划师或建筑师跳出现实,以一家之言做武断的判断,而应该是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真理。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各个行业都可以发挥作用,高等院校具备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更应该发挥积极作用。2017年4月,吴越作为创任院长,带领建筑规划学科同仁会同其他学科13个学院共同创建了“国家发改委-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学校应该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找到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内容来源:浙大新闻办
文字记者:柯溢能 吴雅兰
摄影记者:陈佳轩
本文编辑:李得宠
责任编辑:杨金
热门内容
👇👇👇